吴秋珍
1月22日
一、 意象体验:
看到山坳中的改改,没完没了地走着,天色逐渐暗下来了。
二、 看意象的我
现实的我内心泛起焦虑和担心,这么晚,一个走着,要走到什么时候,万一出现危险怎么办。
回来陪着现实的内心焦虑与担心,感受躯体的难受,胸口区域特别难受。理解这样的意象激发的是自己一生求学路上的艰辛和孤独。村子里只我一个女生上学,路途遥远,来回奔波,路上没有伴,连个人说说话也没有,遇到事情连个商量也没有。一路坚持下来,有种说不出口的恐惧与孤独,还有一种无形压力和压抑,有种发憷感,除了学习课程内容,还要克服来自大自然的种种无常。什么时候下雨发洪水,什么情况能够去上学,不能去上学怎么办。老师那个话啥意思,同学的反应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缺乏被理解与支持,内心渴望能够与心中妈妈与爸爸说道说道。
一个人走在天地之间,人烟稀少,有着只是广袤的空间,一个人走着,总莫名感到担心,会出现什么完全不知道。所以,自己一个人走着,内心总是提着,提防着,紧张着,这样导致自己身体很紧张,特别累。危险指向什么,不确定,动物、人,完全是自己无法掌控的。有种是我与环境的关系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因现实我的弱、小,而环境大和不确定感所带来的不安和焦虑,环境那么大,生存着各种各样的事物,看到见还有看不见的,似乎都是存在成为伤害我的危险。这安全感,与我是否安全的存在有关。行走于山川河流,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这其实也跟“知主题”相关的。由于自己的“知”有限,所以,无法正确与客观看待这世界。还有一部分是内在的恐惧投射出去了,尤其是死亡恐惧,下雨发洪水了,洪水会吃人,猛兽也会吃人,鬼也会吃人,还有坏人。于是,外界似乎就充满了吃人的嘴了。
第二是一个人的求学路上的艰辛感。路途遥远,小学三年级就得外村上学,走路需要半个小时,一天来回四趟有点苦。学习之余还得帮忙干活。
到初中,路途遥远,走路二十公里,后面有自行车了,住宿,二十几个人住在一个大宿舍。一瓶萝卜干管一周菜,饭要自己去蒸,连开水也没有,还得自己洗衣服,生活环境很艰苦。离开家的苦,还有分离苦,生活条件上的苦,共同点就是路上缺乏一个聊天的伴儿。感觉一路上缺乏理解与支持,遇到事情都是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有种无依无靠的感觉。导致自己的背部酸痛。
后来,上了师范,路途又更远了三十多公里,每次回家都是一个人骑自行车,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多么恨不得立刻马上到家,结果还是如龟速,耐受着,至少要花去三四个小时才能到家。每次回到家都是又累又饿。不知道为何每周都要回家,心里面想着家,也想要爸爸妈妈,更想要跟妈妈说说,有太多的话想要跟妈妈说说,可是,每次见面总是匆匆忙忙,妈妈总是忙忙碌碌,从未真正停下手中的活,听她的女儿说说心里话。女儿也是千言万语,见到妈妈那一刻,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妈妈似乎也不知道如何与女儿相处,总是躲在她擅长的活儿忙碌。例如,为女儿做点认为好吃的。妈妈内在也常常一种悲哀感,面对自己养大的女儿,也有点小小卑微感,也显得不知所措。
妈妈与女儿彼此都有些尴尬与陌生。看到这,忽然间,明白自己为何一直放不下,内心还是那种孤独与恐惧,还在胸口萦绕,内心特别想要对妈妈说一声:你只知道你为让女儿能够上学付出了很多苦,却未曾看见女儿为了满足你的期待和心愿,付出多少苦。我为了活成你需要的样子,我把自己丢了,藏在深深大海里。我也不知道,活成如何如今的样子,是不是你期待的样子?我已经尽力了,从此以后,我想要真诚为自己内在活一回了,不然,我这辈子就白来了。表达完,自己内心更松,但妈妈似乎还在懵圈中。她似乎还没有勇气来面对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体会到这,现实的我,再去看意象中的改改,意象变成环境变了,时间是早晨,改改一边走,一边玩玩路边的小树叶等,感觉像在自由得探索世界。
三、体会那种存在空间被挤压感,带来的紧张和恐惧,足以让自己心里压力把自己压垮。不安,呆在哪里都不自在,内在都有个怕,始终有种注意力在外,外在的人的反应。底层怕给外在添麻烦,担心被嫌弃。与我的性别有关,原来看不明白,容易卷入,只因素素子人格被文化民俗附身,小媳妇,还有老太婆附身。回到现实自我提醒,似乎比较清醒一点。
请老师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