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兰
在跟随邱祥建老师学习意象建构以后,发现,用意象建构的故事与现实结合,帮助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也是非常不错的改善现实关系的方法。
借用故事来说说现实中的这么一个常见的现象。
老公遇到了烦心事,心情不好,于是回到家,看到妻子在休息,觉得自己这么辛苦,妻子居然在家里很舒服的休息,饭也没做好,马上生气吼妻子。
妻子本来刚做事做累了,坐下来休息,被老公没来由的骂了,觉得很窝火。
妻子大概会找另一个弱者,也许是孩子,也许是家里的小动物,甚至就是家里的沙发、板凳之类的发泄一下。这就是心理学里常见的一种“踢猫效应”。
又或许事情是另一个走向,妻子默默忍受了这个指责,于是找了一个以前自己很窝火的事情,借着一点小事找老公大吵一架。
又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妻子不甘示弱,跟老公回击回去,于是你来我往,发生了更加激烈的家庭战争。

但妻子回了回神,转念一想,这个坏情绪不能一直传递出去呀,这不是积极的情绪处理方式。该怎么办呢?
于是妻子先回顾了一下,自己被躺枪的时候其实升起的是委屈感,然后才是内心愤愤不平,产生了愤怒,有了要攻击对方的冲动。
妻子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首先回应丈夫,知道你今天在外面遇到了烦心事,心情不好。
这是共情了对方的心情不好,对方这时候从向外的心劲稍微回了一点神,发现,对哈,我是心情不好。就像一个脸上弄脏的人本来不知道自己脸上脏了,突然经过了一面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才知道原来我脸上弄脏了。
这就是心理学里的镜映。
接下来,妻子又说,你情绪不好了,突然无来由的冲我发火,我很冤枉,也很委屈。
这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没有攻击对方。让对方知道,当对方这样做的时候,此刻自己的情绪,此刻受到了伤害。
这就是心理学里的建设性表达。
最后,妻子又说,我本来挺生气、也想发火,
但是我觉得,这样会把不良情绪像滚雪球一样变大,到时候可能会不好收场。
所以我踩了刹车了。
但是并不等于我应该无限制的接受你的负面情绪并且自己消化掉。
这里是提供一个新的应对模式,不那么破坏关系的模式,让对方意识到,妻子在这件事情中是做了更积极的处理的。
也表达了妻子的愿望:不想总是接收这样的负面情绪。

丈夫由不自知的负面情绪,
到知道自己有负面情绪,
再到知道自己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并伤害到了对方。
也看到妻子用了积极的新的应对模式。
丈夫开始收回自己的向外发泄不良情绪的应对方式。
接下来妻子再就丈夫情绪不好这件事做了更细致的沟通交流,也帮丈夫更清楚自己的状态,更好的解决困扰自己的事情,情绪也得到了疏解。
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方式,夫妻完成了一次把冲突变成良好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相信不断通过这种方式的沟通,夫妻间会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婚姻双方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