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江
电影简介:一对日本父子,父亲高田冈一与儿子高田健一一直关系不好。一天,健一的妻子告诉高田冈一,健一患了重病,高田冈一急忙赶去,儿子却拒绝见父亲的面。健一的妻子给了高田冈一一份录像带,录像中的健一在中国研究“假面剧”,录像中他看到儿子与以为名叫李加民的民间艺术家有个约定,来年再来拍摄他最拿手的《千里走单骑》传统剧目。
故事由此展开,电影重要围绕片头所呈现的,父子之间的常年隔阂的心结问题,当听到儿子病重,前来探望,虽然儿子绝情的拒绝了,但是他不但没有因此放弃,在了解到儿子想要完成的心愿时,他决定用他的方式来表达对儿子的爱。可以看到这一次他选择了面对。意象建构的的视角来看,这里呈现的是“果”,就像是症结一样,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选择和面对。因为高田本身性格也是很孤僻的,不善言辞,如影片的开头,孤独的背影,对他来讲本身有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加上还要去到异国他乡,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他还是决定去面对。
这一决定,不仅让高田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途,于是他来到云南,想找到扮演者李加民,但是并不顺利,在遇到重重困难中,他并没有放弃,首先是得知李加民入狱了,不能完成这个录制,很多人都劝他放弃,只有他毅然的决定一定要想办法见到李加民。过程中,为了能表达内在的需要,主动录制一段视频,这一次他第一次流出眼泪,看到了一个男人,一直很隐忍很坚强,但是为了儿子难掩内心的脆弱,电影里没提一个爱字,却在一次次行动中体现出一个父亲的力量和浓厚的爱。在一次一次的不放弃的一层一层找关系,找人,很复杂的手续,后来还是成功地办成了。这里的入狱,意象建构的象征意义来讲,也代表着一个人心结,执念,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在关系中没有积极的方式去处理和面对,彼此心结就形成了,隔阂也越来越大。面对心结或者关系的隔阂,只有通过一次次的面对,重新的选择,才有机会解开,就像意象建构强调的解构。在面对过程中,也逐渐了解到儿子为什么会喜欢这个戏,得知儿子也有很深的抑郁,内在也不愿意与人交流,逐渐对儿子多很多了解,这就是意象建构提倡的体念,信爱知行,因爱而行,才能放下自我执念,多一些知他的视角,这也是关系中很重要的。这一路上,还遇到很多好心人帮忙,体验到人间温暖,孤独的心好像透进一道光。
新的考验来了,顺利进了监狱,李加民却没有心思表演,得知因为狱中李加民因为想念儿子,也有个心愿想念自己素未谋面的儿子,高田决定亲自跑到他儿子老家,帮他把孩子带来与李加民相见,不远千里,来到一个乡镇里,相亲们的团结,淳朴,真诚,热情一次次感染到高田,在面对李加民的儿子,对他有很多耐心,陪伴,允许,好像也是在重新认识儿子,感觉内心深处也是一个跟儿子重新链接。与此同时,健一的媳妇打来电话,说他儿子得知了他为了完成自己心愿独自来到云南,儿子很感动,也在内在跟父亲有新的认识,新的链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原谅并与父亲和解了。这部分就像是意象建构运用理念一样,处理化解情结或者遇到结点,面对接纳的态度,走出第一步,结构看到其中的果背后的因,就可以得到一步步的化解,执念能得到松动,内在的黑暗中光就有机会照进来。不仅仅和儿子和解了,高田似乎也因为这个过程,走出了困住自己的牢笼,感受到外界的爱,真挚,温暖。
这个电影看着很沉重,并不轻松,但是总能让人有很多莫名的感动,一方面让大家感受到父爱独有的方式,默默的付出,像山一样的坚韧。也让人深思,我们在关系中,往往因为一些因素,免不了很多误会隔阂,哪怕这个隔阂只是一张纸厚度,但如何捅破它,如何选择,因爱而行,谁愿意先走出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