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19
意象建构看《千里走单骑》!
4
沈静云
《千里走单骑》是一部关于父亲的电影,这部电影很多年前就上影了,但我始终不愿意去看,为什么不愿意去看呢?因为听名字就觉得很悲伤,看了影片的宣传海报,就感觉到满满的凄凉。如果用意象建构的方式去分析,我应该有一个充满悲伤的子人格存在,而且,我还不愿意去面对。
这次是有点被迫的感觉支配下去看的,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让我感触深刻:
1)健一的爸爸(高田),在锦旗背后忍住伤心的泪水,手中的锦旗放低又拿高,不想在人前流露出自己脆弱的情绪,隐忍。
杨杨的爸爸(李加民),摘下面具,毫不顾忌形象的嚎啕大哭,真实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也让高田意识到了些什么。
而健一,则是因为他发现自己也带着面具在生活,而喜欢上这个面具戏,到死之前,才有勇气摘下面具,用真实的自己,去面对现实。而健一的爸爸(高田),也在这一刻真正理解了儿子,明白了自已。
我想,这应该就是意象建构中所提到的,个体内部心理世界的逐渐清晰化的过程。
2)当父亲们受伤时,他们舔舐自己伤口的方式更加隐秘,或者说,更会给自己带上面具,把悲伤留给自己。健一的爸爸和杨杨的爸爸都是这样的,甚至健一也是这样子,而杨杨则是大家种下的“希望”种子。
3)杨杨和高田独自在一起的夜晚,补上了各自内心中缺失的一课,父亲对儿子的情感,儿子对父亲的情感,可以说,用意象建构的方式,化解了两人各自的部分情结。
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带上“面具”的?是什么时候带上“面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