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芳
世人常常拿郭靖和杨康做比较,他们的父辈亲如兄弟,他们的出生都和家国仇恨相关,名字里都暗含“靖康之耻”,但成长环境和天赋秉性的差异却造就了两人截然不同的命运。今天我们就以新版《金庸武侠世界之铁血丹心》第一集来聊聊郭靖这样一个看似敦厚朴实、没什么天分的人的生存之道。
剧集的开端就是大漠漫天黄沙里的打斗,尽管发生在孩子之间。从意象建构的角度来说,可见小时候的郭靖生存环境是如何充满挑战、动荡不安。这样的环境里,更容易出现忍耐力和警惕性更强,利用地形隐蔽性更强的生命状态,比如剧集里的一只沙漠蜥蜴。
但郭靖似乎选择了另外一种生命状态。当自己的朋友拖雷遭受欺侮时,他不愿逃离,死命维护并亮出匕首,是为“重情重义”。当同样重情重义的“江南七侠”来到大漠,不仅教授他功夫招数,更重要的是家国情怀,是为“侠义精神”。当黑白双煞来袭,年纪小小的他却像愣头青一般,刺中陈玄风的命门,直接造就了梅超风的败阵逃离,是为“勇猛担当”。当数十年如一日,他看起来因天资较弱,无法在功夫上有多精进,却一直坚持不懈,是为“刻苦耐劳、不惧失败”。当马钰暗传内功心法,助他功力大涨时,尽管遭到“江南七怪”的怀疑和盘问,仍然选择保密,是为“忠义诚信”。当他离开沙漠遇到小乞丐黄蓉,那大度解救偷馒头、冤大头一样的请客方式、甚至赠予宝马,是为“宅心仁厚,待人以诚”。 当他路遇杨康戏弄穆念慈的比武招亲,从一开始的看热闹到仗义相助,是为“侠肝义胆”。以上种种,就是郭靖在那样一个乱世中的选择与“生存之道”。
当然,说是“生存之道”未免显得过于刻意追求。如此坦荡的胸怀,郭靖似乎生来就该是这么一个侠之大者。他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敢于与侵凌孤弱的豪暴之徒进行殊死的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为别人排难解纷。诚如意象建构理论,他的身上聚集了“信、爱、知、行”的优良品质,而根据意象建构课程评估他的发展态势,这样的一个英雄豪杰般的人物,才能够不拘泥于自我的成长,成为一代大侠,获得各方的帮助、支持与尊重;才能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有人说,是黄蓉成就了郭靖。看起来黄蓉活出了郭靖的另一面,聪敏机灵、灵活多变。但郭靖的生存之道,在他早期的境遇和选择应对方式中,已经初见端倪,大框架已现。人生后来的境遇,只是在这框架之中,让他成长为更加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来。
当今世界,还有郭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