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员
不知不觉,意象建构连训课程第一次工作坊已经结束近一个月了,回顾课程的内容不时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理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的过程中发现,本身这个动作也契合了意象建构的理念,善用自己已有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需要和目标,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觉醒。
五天的成长课程里包含了不同层次的内容:如何运用意象建构化解情结、认识和了解自我、助益自己及身边人,以及如何将意象建构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等等,这让我既感慨意象建构的丰富性、落地性和实用性,也感恩邱祥建老师的慷慨传授,更增强了持续进行心理成长和应用的信心、决心及勇气,每每和伙伴们交流,大家都会感觉五天的课程值得大家花三五年去消化和运用。
可分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在这里仅就里面对我很有触动的一句话“有觉知的陪伴,并耐受身心的反应”来分享我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我本身习惯用逻辑思维分析事物,成长了几个年头后,也看清了自己的一些情结以及情结之间的脉络和影响。之前一直会认为既然我看明白了,那这些部分应该不会对我有影响了,但是现实的检验让我发现,自己很多应对模式及反应还是在受这些情结的影响,进而会质疑是不是心理成长对我没有帮助,要不要借助其他的方法。在我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朋友,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在这次课上我明白了,虽然我看清了一些情结(这也可能是我当前阶段的一种理解),但是和情结相关的心理能量并没有得到流动,固结的心理能量仍然对我有影响,并不是看到了就结束了,看到了反而是化解的开始。
那如何去流动心理能量呢,邱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有觉知的陪伴,并耐受身心的反应。这里包括了好多方面的内容:觉知、陪伴、耐受、身心、反应。当我们面对内心大量的情绪能量时,很多时候会被情绪裹挟。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吵架到最后往往会忘记争吵的原因。情绪背后往往和需要有关,有觉知的去流动情绪,可以让我们更清晰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情绪的需要是什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能量也很难一次就完全流动和释放,一次次的陪伴也是面对和接纳的过程,给自己多些耐心和允许,背后也隐含了对自己的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包含了许多层次的心理学方法和原理。
有觉知的陪伴,并耐受身心的反应,不但适用于个人成长,对我们的现实人际关系也有启发和帮助。当我们带着觉知和耐受的心态去和人相处,我们也能更好的理解到自己和对方,对彼此多一些包容与宽容,当冲突来临时,少一些破坏性的行为,让关系更和谐。
文章分享人:心理咨询师刘柳
——END——
分享过往邱祥建老师工作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