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怡梦
一、关于小惠的心愿
小惠是子人格哥哥的妹妹,是哥哥在初中毕业后的假期里,主观臆想出来的,因为那段时间太过孤单,除了晚上父亲会回来,白天都是一个人渡过。
小惠知道哥哥的内心深处,有很多孤单和悲伤,所以希望有一天,那里可以像九寨沟的五彩池一样,溢出五彩的流光。
哥哥:如果我的内心不在孤单,你是否会消失不见?
小惠:不会的,我已经是独立的生命,即便你不再孤单,我也会在内心守护着哥哥,永远
哥哥:有你在真好
二、关于子人格的调用体验
自己一般是在心中忆念子人格的形象、动作或者品质,然后试着稳定在这个子人格的状态上。
选择一个可能明显不适合现实处境的子人格,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例如选择一个爱玩耍的孩子,去参加一场氛围颇为严肃的学习,可能会受到子人格的排斥,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体验或收获。
三、在现实层面的跑步体验
几年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去成都参加了一场半马拉松的比赛,成功跑完。当时很羡慕和佩服他,想着哪一天自己也能去体验一场。
经过一些准备后,上个月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选择了一个让自己不觉得费力的配速,跑了 20公里。
10公里时,身体已经比较累了,但在心里感觉自己还能跑。
18公里时,体验到了身心强烈的痛苦,感叹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自己已很难维持平稳的节奏,只能跟随着旁边人的节奏。
最后400米,心里浮现出一个跑步很累的人,她用双手撑着腰背部,慢慢地往前跑,于是模仿着她的动作,跑完了最后400米。
跑完后搜了下半马的距离,大概21.9公里,还差一点,但感觉自己已经有能力去体验半马拉松了,很高兴。
四、对意象对话的理解
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母亲子宫里,当胎儿有了生命意识或意志的那个节点。基本心愿可能是这个生命最根本和最深远的趋势,形成的因素可能有时间节点前的,也有节点后的,有外在环境的,也有内在因素的。
由于缺少觉知和定力,我往往会遗忘或看不到这份最根本的生命意志,而不断迷失。意象对话注重体验,尊重心理现实,成长的过程像完成一张拼图,不断的回归到生命的本源。
当切实体验到基本心愿后,生命回归到原本的色彩,在此基础上,又会出现无限的可能性,这里应该会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