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
围绕《金庸武侠世界之铁血丹心》第一集中出现的人物,从意象建构的视角,我对郭靖、黄蓉、杨康的人格特征分别进行了三次影视分析。回顾前面三次影视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以主人公郭靖为中心展开,郭靖、黄蓉、杨康三人各自的人物心理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成长环境、应对方式,和之后发展出来的人物关系,使我从意象建构的视角对这部武侠片的故事内容有了一些不一样领悟。
故事的一开始,就是小郭靖为了保护朋友奋不顾身的场景,周围的环境是漫天黄沙,在小郭靖的心中,义气和忠诚是他的信念和底线,比生命还珍贵。由于童年的变故,郭靖和母亲一起在蒙古国长大,母亲教育郭靖要懂得感恩,但也时刻提醒他不能忘了自己是宋人,这是做人的根本。江南七侠寻找郭靖六年,收郭靖为徒、传授郭靖武艺,就为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些都对郭靖耳濡目染,使得郭靖养成了重情重义的英雄气质。于是,剧中郭靖的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就围绕“情”“义”展开。
当郭靖遇上扮成小叫花的黄蓉,憨厚单纯的郭靖用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回应了多疑的黄蓉,用自己的“信”动摇了黄蓉的“不信”,也打动了黄蓉,这是郭靖的“情”线。郭靖前往醉仙楼赴十八年比武之约,路遇穆念慈比武招亲,和杨康发生肢体冲突,在心理层面,也是郭杨二人内心世界冲突的外化。郭靖和杨康同在牛家村出生,父亲是结拜兄弟、也都是英雄豪杰,但却由于成长环境和抚养人不同,导致了天差地别的人格特征。由此也可以看出,意象建构理念一直强调的环境对人物性格特征形成的重要性。郭靖出于父母和结拜兄弟的情义,试图不断地帮助和挽救杨康,这是郭靖的“义”线。(这里所指的“情”和“义”只是其中的一种)。
主题曲《无荒》,之前看剧直接跳过了,今天下午反复听了好几遍。歌词中“问少年何为,英雄所向,或初心不枉,或迷尘无荒”,让我很是触动。这是郭靖成长路上的真实写照,英雄的成长,也有坎坷和迷茫,英雄也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