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兰
我在见到意象对话邱祥建老师之前,就听到过很多人不同的评价:可爱、严肃、温和、要求很高、性子急……;听起来邱老师是一个有好多个人格侧面的人,这让我对邱老师产生了好奇,也有些害怕接近。邱老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0年元旦节,上意象建构一阶课程,我正式接触了邱祥建老师,跟随邱祥建老师学习的这几年时间里,有机会了解邱老师的“多个人格侧面”。
多个人格侧面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子人格,意象对话心理学将不同的人格侧面称为子人格,一个子人格反映一个人的某一个心理人格侧面,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子人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每个人有很多人格侧面。

一、既严肃又温和
邱老师有时候很严肃。
在小组课上,带学员一对一案例,一个学员总是回避问题,大家可能知道,阻抗这一说,这位学员是跟随邱老师成长相当长时间的,一直在成长上有个卡点,邱老师看到这是一个难得的突破机会,于是非常严肃的邱老师出现了。
学员被堵住了各种可以躲闪回避的方向,“假装不下去了”,最后终于能直面自己的情结卡点。
这时候老师松了一口气,问:你不是说希望老师严厉一点吗,你后悔吗?
邱老师又很温和,他的温和,体现在很有耐心和包容心。
老师在全国各地上各种地面课程,也会上网络课程,课上多了,总会遇到不同的人,各种特殊情况,绝大部分时候学员们都对邱老师的课程非常满意,感觉收获很多,偶尔也会遇到不满和抱怨的学员。
有一次,上完一个工作坊,大家最后结束时依次发言,有一个学员说,我觉得你前面几天讲的东西都没啥用,只有后面2天的东西最实用,当时我都觉得很尴尬,担心的看着老师,邱老师说,哦,你该早一点反馈,这样我们可以讨论看看课程内容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听老师这样回应,我才放松下来。
又有一次,老师带领的长期成长小组,有一个学员向老师表达愤怒,觉得老师没有关注到她,老师非常耐心去倾听,并不过多的解释,更不攻击、指责对方,过了一段时间,才在小组活动中反馈对方,说看到对方当时是什么情况,并且告诉对方,这种现象是好事,是成长过程中力量感增强了。事后,学员分享说,感觉被老师共情和理解,有种生命被看到和接纳的感动。
这样的事情发生太多次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被老师的包容和接纳的心深深感动。

二、很快,又很慢
邱老师的快,体现在果断,不拖泥带水。
一次课后吃饭,我们需要自己根据需要准备自己的蘸碟,一群人都在排队挑选自己喜欢的佐料,我站后面,看到前面有人东看看、西看看,然后取用的时候,也是再斟酌需要取用多少,只看到轮到邱老师后,他毫不迟疑,动作非常麻利,迅速选用自己需要的佐料,也不会加或减已经取好的量,非常果断,不拖泥带水。
这一点,也体现在邱老师的做事风格上,想到一个点子,就马上行动,不会去瞻前顾后,这大概也是老师说的,因为有足够的宏观把控能力,所以能迅速找到切入点。
我想,这也因为老师自信,有极强的行动力,所以不会顾虑太多。
就比如,老师去年在街子古镇做21天愿心如光深修课,想到带大家出去锻炼,练习当众演唱,马上就在网上订购了一台扩音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适合的装备,才能帮学员更好完成一些练习。
邱老师的快在于知道什么是该做和自己想做的,于是就立刻行动。
不过,这个快里面,也会让我感觉到他有一丝急,有时候老师在上网络课程时,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一时间,学员们没有发言,老师会说,没有就过了哈。我是一个反应慢半拍的人,每当这时候想发言,又还没整理好思路,就挺焦虑的。
老师又是一个很慢的人。
在意象建构小组的督导中,邱老师很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慢一点,别着急。
在做一对一带领时,也是很慢很慢的,记得一次带学员做建构的故事法,如果是我,可能会快速的沿着故事情节发展,不断切换场景,或者体会不同子人格的情绪状态,但邱老师带领的时候,一个小时下来,故事情结并没有做太多延展,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像是用了超慢镜头播放影片一样,每一个细节的心理动作、躯体、情绪感受都细细的带领。
这样带领下来,学员感受也是比自己体验好几天都更能触碰到子人格的内心世界。
邱老师的慢,就像是文火熬浓汤一样,越熬越有味。

三、唠叨与惜字如金
邱老师有时候可以算得上是唠叨的了。
在好多课程的微信群上,甚至我们的督导报告上,我们时不时的,就能听到老师提醒我们,写的东西要注意分段,这样才能让别人更容易理解到你想表达的内容,甚至自己的体验、梦,都是要注意分段的。甚至有时候,老师会亲自把学员发的内容给分段后再贴在群里。
大家好像没太上心,老是把所有内容放在一起发出来,老师看到了又提醒、不断提醒“这个地方你们要注意了,上次我就提醒过你们,你们还是记不住”。真可谓是苦口婆心、语重心长。
这样子让我想起了唐僧,我心里常想,他会不会在心里叹息,这些不省心的徒儿们呀。
老师有时候又惜字如金。
有时候我们督导提问,邱老师只说,哦,这里再继续看看,然后再也不说别的。好多时候,我一开始是很懵的,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呀,但老师不说,我也只能继续去体会。
等到过了一段时间,老师终于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
时间长了,我开始明白,这里的多说和不说,都在老师的心里有个掂量,有时候的不说,是给了学员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毕竟,知道结果和懂得道理是很不一样的。
这些只是邱老师的一部分人格侧面,随着继续跟随学习,也许会发现更多的人格侧面。
